韓遂(東漢末年軍閥、將領)
摘要:韓遂(?-215年),原名韓約,字文約,涼州金城郡(今甘肅省蘭州市)人。東漢末年軍閥、將領,漢末群雄之一。韓遂最初聞名于西州,被羌胡叛軍劫持,并推舉為首領,于是以誅殺宦官為名,舉兵十萬叛亂。先后與皇甫嵩、張溫、董卓、孫堅等名將抗衡,引起天下騷動 。后接受朝廷招安,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余年。韓遂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,后來二人關系破裂。袁紹、曹操相爭之際,馬騰、韓遂被鐘繇說服,依附于曹操。建安十六年(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韓遂(?-215年),原名韓約,字文約,涼州金城郡(今甘肅省蘭州市)人。東漢末年軍閥、將領,漢末群雄之一。韓遂最初聞名于西州,被羌胡叛軍劫持,并推舉為首領,于是以誅殺宦官為名,舉兵十萬叛亂。先后與皇甫嵩、張溫、董卓、孫堅等名將抗衡,引起天下騷動 。后接受朝廷招安,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余年。韓遂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,后來二人關系破裂。袁紹、曹操相爭之際,馬騰、韓遂被鐘繇說服,依附于曹操。建安十六年(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夏侯霸,生卒年不詳,字仲權,沛國譙(今安徽亳州)人,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后期的重要將領,征西將軍夏侯淵次子,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。在魏國官至右將軍、討蜀護軍,封爵博昌亭侯,屯駐隴西;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,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(zhàn)爭。嘉平元年(249年),司馬懿發(fā)動政變,誅殺曹爽。征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,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將軍。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、曹爽的表弟。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,與郭淮不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郭嘉(170年-207年),字奉孝,東漢末潁川陽翟(今河南禹州)人。原為袁紹部下,后轉投曹操,為曹操統(tǒng)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,官至軍師祭酒,封洧陽亭侯。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,年僅三十八歲。謚曰貞侯。史書上稱他"才策謀略,世之奇士"。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,是自己的"奇佐"。人物生平慧眼識主屢獻奇謀當時,各路諸侯割據一隅,虎爭天下。在這種情況下,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(tài)的準確判斷,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關統(tǒng),三國時期蜀漢將領,《三國志》記載中字號和生卒年均未提及,是關羽之孫,關興之嫡子,關彝之兄(或弟),娶公主,是蜀漢后主劉禪之女婿。其人物演義中未登場。史書記載《三國志·蜀書六·關張馬黃趙傳》中的關羽傳記最末段記曰:追謚羽曰壯繆侯。子興嗣。興字安國,少有令問,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。弱冠為侍中、中監(jiān)軍,數歲卒。子統(tǒng)嗣,尚公主,官至虎賁中郎將。卒,無子,以興庶子彝續(xù)封。文言文翻譯為:關羽死后被追謚為"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關彝,河東解縣(今山西省運城市)人,三國時期蜀漢將領,正史記載中字號和生卒年均未提及,是關羽之孫,關興庶子,于其嫡兄弟關統(tǒng)去世后繼承爵位。史書記載原文《三國志·蜀書六·關張馬黃趙傳》中的關羽傳記最末段記曰:追謚羽曰壯繆侯。子興嗣。興字安國,少有令問,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。弱冠為侍中、中監(jiān)軍,數歲卒。子統(tǒng)嗣,尚公主,官至虎賁中郎將。卒,無子,以興庶子彝續(xù)封。翻譯關羽死后被追謚為"壯繆侯"。他的兒子關興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關銀屏(202--?),河東郡解縣(今山西省運城市)人,三國時期名將關羽之女在民間傳說中的名字,該名不見史書記載,僅在民間傳說中出現(xiàn),因在關羽的四個子女中排行第三,故又被稱作"關三小姐"、"關氏三姐"或"關家三小姐"。 在傳說中她是黃月英的弟子、并隨同諸葛亮平定南蠻,嫁給蜀國名臣李恢之子李遺。歷史原型東漢末期,車騎將軍孫權打算為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之女以結為婚姻,之后關羽辱罵使者,不同意結婚 。名字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關平(?-220 ),東漢末年名將關羽的長子。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時,孫權背棄盟約派遣呂蒙偷襲荊州,呂蒙成功襲取荊州后,關羽因后方失守被迫從前線戰(zhàn)場撤退。因為關羽的大本營江陵被東吳軍攻占,關羽軍中所有將士的全家老小都被東吳軍控制,從而引發(fā)關羽軍將士大潰散。關平與其父在撤退到麥城時中了東吳軍埋伏一同被擒,最后一起被斬于臨沮縣。人物生平關平(178年-220年)一說字坦之 ,古典劇目《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關興(約201年 及以后-? ),字安國,河東解縣(今山西省運城市)人,三國時期蜀漢大臣,東漢末年名將關羽次子,關平之弟,弱冠時就因得到丞相諸葛亮的賞識而深受重用,官至侍中、中監(jiān)軍,隨后英年早逝。關興在《三國演義》中,隨劉備興兵伐吳斬殺潘璋奪回父親的青龍偃月刀,為蜀漢后期重要將領,并與張飛之子張苞結義,多次參加諸葛亮北伐,后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去世。人物生平關興從小就有好名聲,諸葛亮十分器重他。關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喬治·埃米爾·帕拉德(George E. Palade,1912年11月19日-2008年10月7日 )是一位羅馬尼亞細胞生物學家。因為在細胞生物學方面的開拓性工作,他與比利時的克里斯汀·勒內·德·迪夫(Christian René de Duve)和美國的艾伯特·克勞德(Albert Claude)共同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-醫(yī)學獎。帕拉德的貢獻包括對電子顯微鏡方法的發(fā)展,發(fā)現(xiàn)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克里斯汀·德·迪夫(Christian René de Duve,1917年10月2日-2013年5月4日)是一位細胞學家與生物化學家,出生于英國,是比利時移民的后裔。1920年與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時。生平迪夫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細胞中的一些胞器,包括過氧化體(peroxisome)、與溶酶體(lysosome)。1974年,由于對細胞構造的研究,而與阿爾伯特·克勞德(Al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阿爾伯特·克勞德(Albert Claude,1899年8月24日-1983年5月22日)是一位比利時生物學家,1974年因為對細胞構造的研究,而與他的學生克里斯汀·德·迪夫(Christian de Duve)及喬治·帕拉德(George Palade)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人物生平1899年生于布魯塞爾。在入伍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前,是一名鐵匠。23歲考入比利時列日大學醫(yī)學院,后到柏林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霍華德·馬丁·特明(Howard Martin Temin,1934年12月10日-1994年2月9日,美國遺傳學家。1970年代他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轉錄酶,由于發(fā)現(xiàn)腫瘤病毒與細胞遺傳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與戴維·巴爾的摩、羅納托·杜爾貝科一起獲得197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人物生平1934年生于美國。他先后就讀于斯沃摩爾學校和加利福尼亞理工科大學。自1969年起,任威斯康星大學教授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雷納托·杜爾貝科(Renato Dulbecco,1914年2月22日~2012年2月19日),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卡坦扎羅,1936年獲得意大利托里諾大學醫(yī)學博士學位。杜爾貝科系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創(chuàng)立者之一,意大利籍病毒學家。197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生平雷納托·杜爾貝科1947年到美國,1953年加入美國國籍。他先后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、塞爾克研究所和圣迭戈的加利弗尼亞大學醫(yī)學院工作過。杜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戴維·巴爾的摩(David Baltimore,1938年3月7日-),美國生物學家,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獲得者之一。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,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間擔任校長。西湖大學創(chuàng)校校董會成員。人物簡介戴維?巴爾的摩(David Baltimore),生于1938年,美國分子生物學家,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間擔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(California Institut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丹尼爾·卡爾頓·蓋杜謝克(Daniel Carleton Gajdusek,1923年9月9日-2008年12月12日),美國科學家,具有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血統(tǒng)。由于在庫魯病上的貢獻,他與巴魯克·塞繆爾·布隆伯格一起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2008年12月12日,蓋杜謝克于訪問挪威特羅姆瑟當地學院時死亡,享年85歲。人物簡介蓋杜謝克1923年9月9日在美國紐約州的揚克斯市,擁有羅切斯...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