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利·威塞爾(美籍猶太人作家)
摘要:埃利·威塞爾(Elie Wiesel,1928年—2016年7月2日),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美籍猶太人作家和政治活動家。1928年,威塞爾生于羅馬尼亞的猶太人聚集區(qū)。1944年,16歲的威塞爾和家人一起被送到了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。于1945年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重獲自由。他的寫作主題是關(guān)于大屠殺的記憶,被看作“大屠殺活教材”,1986年威塞爾因為通過寫作“把個人的關(guān)注化為對一切暴力、仇恨和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埃利·威塞爾(Elie Wiesel,1928年—2016年7月2日),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美籍猶太人作家和政治活動家。1928年,威塞爾生于羅馬尼亞的猶太人聚集區(qū)。1944年,16歲的威塞爾和家人一起被送到了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。于1945年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重獲自由。他的寫作主題是關(guān)于大屠殺的記憶,被看作“大屠殺活教材”,1986年威塞爾因為通過寫作“把個人的關(guān)注化為對一切暴力、仇恨和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科菲·安南(Kofi Atta Annan,1938年4月8日-2018年8月18日),加納庫馬西人,聯(lián)合國第七任秘書長。科菲·安南1972年畢業(yè)于麻省理工學院,通曉英語、法語及非洲多種語言。1997年至2006年,安南連任兩屆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;2001年,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;2018年8月18日,科菲·安南去世,享年80歲??品啤ぐ材显?997年1月1日年至2006年12月31日兩個任期內(nèi),鞏固了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旺加里·馬塔伊(Wangari Muta Maathai,1940年4月1日—2011年9月25日)是肯尼亞的社會活動家,是綠帶運動和非洲減債運動聯(lián)盟的發(fā)起人。她是東、西非的第一個女博士。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洲女性。人物生平馬塔伊1940年4月1日出生在肯尼亞的涅里。她早年在肯尼亞當?shù)亟邮芙逃?,后前往美國堪薩斯州的一所大學學習生物學,并在1964年獲得生物學學士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彼得·希格斯(Peter Higgs、1929年5月29日-)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,出生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紐卡斯爾(Newcastle upon Tyne),以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粒子而聞名于世。彼得·希格斯于1950年畢業(yè)于倫敦國王學院。1980年到1996年期間曾任愛丁堡大學教授。彼得·希格斯于2004年獲得沃爾夫獎。2013年10月8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人物背景彼得·希格斯出生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紐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弗朗索瓦·恩格勒(Fran?ois Englert,1932年11月06日—)是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,主要研究領(lǐng)域為統(tǒng)計力學、粒子物理學、宇宙學。在粒子物理學做出重要貢獻。2013年10月8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人物生平1955年,恩格勒從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畢業(yè),獲得學士學位。畢業(yè)后,他選擇留在學校繼續(xù)攻讀博士。 1959年,得到博士學位。同年他成為康乃爾大學的副研究員,上司是助教授羅伯特·布繞特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塞爾日·阿羅什(Serge Haroche)是一名法國物理學家。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,法國公民,已婚,有兩個孩子。1971年從巴黎第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。法蘭西大學教授,研究輕粒子和光子。是歐洲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。2012年與美國科學家大衛(wèi)·維因蘭德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個人狀況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,法國公民,已婚,有兩個孩子。19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大衛(wèi)·維因蘭德(David Wineland),1944年2月24日出生,美國俄勒岡大學教授,是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(shù)局(NIST)物理實驗室與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的物理學家。他的工作主要在光學領(lǐng)域,特別是用激光來冷卻在保羅阱(Paul trap)的離子、用陷俘離子(trapped ion)的概念來實現(xiàn)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門。2012年,因為研究能夠量度和操控個體量子系統(tǒng)的突破性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卡爾-威依邁(又譯為卡爾-威曼)1951年出生于美國俄勒岡州,1977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,為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物理教授。獎項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。成就三位科學家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理由是取得了在淡氣中實現(xiàn)堿性原子的博斯-愛因斯坦冷凝,揭示了一種新的物質(zhì)狀態(tài):博斯-愛因斯坦冷凝物。人們都知道激光與普通燈光不同,在激光中所有光粒都具有相同的能量與振蕩,因此如何控制其它光束達到同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西蒙·唐納森(Donaldson,Simon,1957年8月—)英國數(shù)學家。1986年于伯克利獲菲爾茨獎。獲獎時在牛津大學任職。簡介西蒙·唐納森(Donaldson,Simon)。出生日期(獲獎時年齡):1957年8月20日(29歲)。籍貫:英國。獲獎年度、地點:1986年于伯克利。獲獎前后的工作地點:牛津大學。主要成就關(guān)于四維流形拓撲的研究。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四維幾何學中難以預料與神秘的現(xiàn)象,得出存在“怪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漢弗里·戴維(1778年12月17日-1829年5月29日)是英國化學家。1778年12月17日生于康沃爾郡彭贊斯,1829年5月29日卒于瑞士日內(nèi)瓦。1802年開創(chuàng)了農(nóng)業(yè)化學。1807年用電解法離析出金屬鉀和鈉;1808年分離出金屬鈣、鍶、鋇和鎂。1813年他在法國研究碘,指出碘是與氯類似的元素,并制備出碘化鉀和碘酸鉀等許多碘的化合物。后還證實金剛石和木炭的化學成分相同。1815年發(fā)明礦用安全燈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威廉·理查德·沙博爾·多爾爵士,CH,OBE,F(xiàn)RS(Sir William Richard Shaboe Doll,1912年10月28日-2005年7月24日)英國科學家、流行病學家,被稱為反煙草危害運動“教父”。西元1956年時和奧斯汀·布萊德福·希爾(Austin Bradford Hill)發(fā)表了“肺癌與其他死亡原因和抽煙的關(guān)系。對于英國醫(yī)師死亡率的第二份報告。”,這篇相當重要的研究文獻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喬治·達爾文(George Howard Darwin,1845-1912) 英國天文學家 ,生物學家查理·達爾文的第二個兒子,生于肯特。 1868年畢業(yè)于劍橋大學。 自1873年起在該校任教,1883年晉升為天文學和自然哲學教授。 1879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。 1899年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。 1905年,達爾文受封為爵士。人物介紹達爾文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保羅·阿德里安·莫里斯·狄拉克(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,1902年8月8日-1984年10月20日),男,英國理論物理學家,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,并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(fā)展作出重要貢獻。曾經(jīng)主持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(shù)學教授席位,并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度過他人生的最后十四個年頭。他給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,并且預測了反物質(zhì)的存在。1933年,因為“發(fā)現(xiàn)了在原子理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威廉·克魯克斯(William Crookes,1832年6月17日-1919年4月4日),男,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與化學家。他于1859年創(chuàng)辦并主編《化學新聞》。1863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,1913年至1915年間擔任皇家學會會長。是鉈(第81號Tl)元素的發(fā)現(xiàn)和命名者。其研制的陰極射線管(克魯克斯管),為1895年X射線的發(fā)現(xiàn),和1897年電子的發(fā)現(xiàn)提供了基本實驗條件。威廉·克魯克斯同時也發(fā)明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戴維·羅斯貝·科克斯爵士,F(xiàn)RS(Sir David Roxbee Cox,1924年7月15日-),英國著名統(tǒng)計學家,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暨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,美國科學院、丹麥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。曾任國際統(tǒng)計協(xié)會、伯努利數(shù)理統(tǒng)計與概率學會、英國皇家統(tǒng)計學會主席。主要學術(shù)貢獻包括Cox過程和影響深遠且應用廣泛的Cox比例風險模型等。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