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水野丁香
摘要:文水野丁香,灌木。我國特有,產(chǎn)于甘肅東南部的文縣和四川北部的廣元、青川、江油等地。常生于溪邊石上,海拔約600-1300米。形態(tài)特征灌木,高1-1.5米;小枝圓柱形,常披散狀與總花梗和花梗均被微柔毛。葉 [閱讀全文]
摘要:文水野丁香,灌木。我國特有,產(chǎn)于甘肅東南部的文縣和四川北部的廣元、青川、江油等地。常生于溪邊石上,海拔約600-1300米。形態(tài)特征灌木,高1-1.5米;小枝圓柱形,常披散狀與總花梗和花梗均被微柔毛。葉 [閱讀全文]
摘要:黃楊葉野丁香(學(xué)名:Leptodermis buxifolia Lo)是茜草科野丁香屬下的灌木。產(chǎn)于中國陜西西南部、四川、甘肅。生于干旱山坡或灌叢中,海拔1100-2100米。屬中國特有種。形 [閱讀全文]
摘要:短萼野丁香(學(xué)名:Leptodermis brevisepala)是茜草科野丁香屬下的一個植物種。形態(tài)特征灌木,高約40厘米;小枝圓柱狀,直而長,銹褐色,被短柔毛或微柔毛。葉疏生或在小枝頂部4片簇生,厚 [閱讀全文]
摘要:北川野丁香( Leptodermis beichuanensis Lo)為龍膽目茜草科植物,灌木,高約兩米,產(chǎn)于四川北川海拔1350米地區(qū)。葉為狹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果實倒卵形。形態(tài)特征灌木,高約2米 [閱讀全文]
摘要:川南野丁香(Leptodermis handeliana H. Winkl. ex Hand.-Mazz),為茜草科灌木;新枝有2列短絨毛,老枝幾無毛,樹皮灰色,縱向撕裂。中國四川特有,產(chǎn)于鹽源瓜必。形 [閱讀全文]
摘要:拉薩野丁香(學(xué)名:Leptodermis hirsutiflora Lo)是茜草科野丁香屬植物;生長于西藏拉薩、朗縣、澤當(dāng)、隆子、加查等地。生于海拔4000米處的荒山灌叢中。形態(tài)特征灌木;小枝 [閱讀全文]
摘要:根據(jù)《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(guān)于印發(fā)〈臨滄市人民政府機構(gòu)改革方案〉的通知》(云廳字〔2010〕10號)精神,設(shè)立臨滄市工業(yè)和信息化委員會,為臨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,正處級,加 [閱讀全文]
摘要:臨滄市國土資源局,根據(jù)《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(guān)于印發(fā)〈市人民政府機構(gòu)改革方案〉的通知》(云廳字〔2010〕10號)和《臨滄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(guān)于印發(fā)〈臨滄市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責(zé)內(nèi)設(shè)機構(gòu)和 [閱讀全文]
摘要:緬寧柯(學(xué)名:Lithocarpus mianningensis Hu)為喬木,高達25米。葉略硬紙質(zhì),卵形,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全緣;葉柄長1.5-2厘米?;盎ㄐ蜉S與綿柯的相似。果序長8-15厘 [閱讀全文]
摘要:臨滄腳骨脆,刺籬木科,種拉丁名為Casearia graveolens Dalz. var. lingtsangensis S.Y.Bao。種中文名:臨滄腳骨脆種拉丁名:Casearia graveol [閱讀全文]
摘要:臨滄地不容(學(xué)名:Stephania lincangensis)為防已科千金藤屬的植物,為中國的特有植物。分布在中國大陸的云南等地,見于陽坡灌叢中,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。形態(tài)特征草質(zhì)藤本,有碩大的塊根,除 [閱讀全文]
摘要:四川沖菜是一種菜品,主要食材是青菜苔,調(diào)料有食鹽、醬油、辣椒油,制作方法是青菜苔洗凈,放入瓶子密封,起鍋燒水,水開后放入青菜苔,尤其不能將菜薹燙熟,即下即撈,用刀切成小碎粒,把水分擠干,趁熱迅速盛進密封 [閱讀全文]
摘要:普洱山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,因位于古普洱府西城門外,俗稱“西門巖子”,海拔1838.3米,與縣城相對高差518.8米,巖石陡峭,拔地而起,山勢如壁,聳入云天。自然地貌普洱山最令人叫絕的是“石壁現(xiàn)茶”這 [閱讀全文]
摘要:普洱茶燜鳳爪是一道菜品,以青紅椒、泡發(fā)蕓豆、鳳爪等為主要食材;以蒜片、蔥、鹽等為調(diào)料,主要通過燜煮的方法制作而成。主料鳳爪(適量)香菇(適量)調(diào)料青紅椒(適量)泡發(fā)蕓豆(適量)普洱茶(適量)蔥花(適量) [閱讀全文]
摘要:《普洱圣火》是200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,作者是鄢家駿。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朱啟忠及其開創(chuàng)的茶葉事業(yè)的故事。內(nèi)容簡介《普洱圣火》中的主人公朱啟忠和他開創(chuàng)的茶葉事業(yè),本身就十分感人,只需原原本本把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