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百科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2:01
瀏覽:27.5K
摘要:伊麗莎白·布萊克本(Elizabeth H.Blackburn,1948年11月26日—— ),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獲得者,女,擁有美國和澳大利亞雙重國籍,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教授。著有《端粒效應(yīng)》(與伊麗莎·艾波 合著,廖月娟?譯 ,天下文化出版,2017年)。人物經(jīng)歷1948年11月26日?生于澳大利亞,在墨爾本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,1975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,隨后前往美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1:03
瀏覽:7.8K
摘要:漢斯·貝特(英文名:Hans Bethe,1906年7月2日—2005年3月6日),美國物理學家,猶太人,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。1936~1937年期間,貝特及其兩個合作者在美國《近代物理學評論》上發(fā)表了總結(jié)原子核物理學的長篇著作,成為其后幾十年間供后人參考引用的標準文獻。在這一著作中,他澄清了當時的核力理論、核結(jié)構(gòu)理論及核反應(yīng)理論。生平1906年7月2日生于德意志帝國的斯特拉斯堡(今屬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1:02
瀏覽:26.6K
摘要:亨利·貝塞麥(1813年1月19日-1898年3月15日),英國工程師和發(fā)明家,他的名聲主要來源于貝塞麥轉(zhuǎn)爐煉鋼法。 貝塞麥的父親安東尼出生于倫敦,但于他21歲時遷居巴黎。他是一名發(fā)明家,當時對巴黎造幣業(yè)頗感興趣, 他以用鋼鑄造獎?wù)露@得財富。由于他在26歲時對光學顯微鏡的改進,使他成為法國科學院成員。由于法國大革命的關(guān)系,他被迫離開巴黎回到英國。 在那兒他發(fā)明了一種制造金鏈的頗為成功的方法,這使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1:01
瀏覽:35K
摘要:貝蒂·威廉斯曾與梅里德·科里根一起創(chuàng)立了“和平人民組織”,因其致力于和平解決“北愛爾蘭問題”的重大貢獻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。她是國際關(guān)懷孩童世界中心主席。2020年3月17日,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逝世。早年經(jīng)歷貝蒂·威廉斯女士1943年出生在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(Belfast),原籍英國北愛爾蘭。她父親是新教徒,母親是天主教教徒,她是家中最大的孩子,自小受到當時居住社區(qū)日益猖獗的暴力事件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0:02
瀏覽:20.7K
摘要:特蕾莎修女(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;1910年8月27日-1997年9月5日),又譯德蘭修女、特里莎修女和泰瑞莎修女,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,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(wù)。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貧困,于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。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·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,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?yōu)楸蛔85奶乩咨夼˙les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0:01
瀏覽:14.4K
摘要:阿道弗·佩雷斯·埃斯基維爾(Adolfo Perez Esquivel)(1931年11月26日-)??阿根廷社會活動家。曾攻讀建筑學,并在阿根廷國家美術(shù)學院任雕塑教師多年。1971年他參加“甘地主義”組織并宣揚以非暴力斗爭方式謀求解放。1974年,被選為拉丁美洲人權(quán)組織“和平和正義服務(wù)機構(gòu)”的負責人。1975年在巴西和1976年在厄瓜多爾工作期間,曾被短期監(jiān)禁,1976年,他發(fā)起一場國際運動,敦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10:00
瀏覽:23.4K
摘要:阿方索·加西亞·羅夫萊斯(Alfonso García Robles,1911年3月20日—1991年9月2日)?,1978年任出席討論裁軍問題的聯(lián)大特別會議的墨西哥代表團團長。他還是1967年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條約(特拉特洛爾科條約)的發(fā)起人和1958年防止核擴散條約的起草人之一。因他在世界核裁軍運動中作出的貢獻,和瑞典知名社會活動家阿爾娃·米達爾,同時榮獲一九八二年諾貝爾和平獎。其主要著作有: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6 09:01
瀏覽:18K
摘要:埃利·威塞爾(Elie Wiesel,1928年—2016年7月2日),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美籍猶太人作家和政治活動家。1928年,威塞爾生于羅馬尼亞的猶太人聚集區(qū)。1944年,16歲的威塞爾和家人一起被送到了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。于1945年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重獲自由。他的寫作主題是關(guān)于大屠殺的記憶,被看作“大屠殺活教材”,1986年威塞爾因為通過寫作“把個人的關(guān)注化為對一切暴力、仇恨和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12:00
瀏覽:17K
摘要:科菲·安南(Kofi Atta Annan,1938年4月8日-2018年8月18日),加納庫馬西人,聯(lián)合國第七任秘書長??品啤ぐ材?972年畢業(yè)于麻省理工學院,通曉英語、法語及非洲多種語言。1997年至2006年,安南連任兩屆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;2001年,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;2018年8月18日,科菲·安南去世,享年80歲。科菲·安南在1997年1月1日年至2006年12月31日兩個任期內(nèi),鞏固了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11:01
瀏覽:33.1K
摘要:旺加里·馬塔伊(Wangari Muta Maathai,1940年4月1日—2011年9月25日)是肯尼亞的社會活動家,是綠帶運動和非洲減債運動聯(lián)盟的發(fā)起人。她是東、西非的第一個女博士。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洲女性。人物生平馬塔伊1940年4月1日出生在肯尼亞的涅里。她早年在肯尼亞當?shù)亟邮芙逃笄巴绹八_斯州的一所大學學習生物學,并在1964年獲得生物學學士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10:00
瀏覽:33K
摘要:彼得·希格斯(Peter Higgs、1929年5月29日-)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,出生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紐卡斯爾(Newcastle upon Tyne),以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粒子而聞名于世。彼得·希格斯于1950年畢業(yè)于倫敦國王學院。1980年到1996年期間曾任愛丁堡大學教授。彼得·希格斯于2004年獲得沃爾夫獎。2013年10月8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人物背景彼得·希格斯出生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紐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09:03
瀏覽:29.8K
摘要:弗朗索瓦·恩格勒(Fran?ois Englert,1932年11月06日—)是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,主要研究領(lǐng)域為統(tǒng)計力學、粒子物理學、宇宙學。在粒子物理學做出重要貢獻。2013年10月8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人物生平1955年,恩格勒從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畢業(yè),獲得學士學位。畢業(yè)后,他選擇留在學校繼續(xù)攻讀博士。 1959年,得到博士學位。同年他成為康乃爾大學的副研究員,上司是助教授羅伯特·布繞特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09:02
瀏覽:18.4K
摘要:塞爾日·阿羅什(Serge Haroche)是一名法國物理學家。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,法國公民,已婚,有兩個孩子。1971年從巴黎第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。法蘭西大學教授,研究輕粒子和光子。是歐洲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。2012年與美國科學家大衛(wèi)·維因蘭德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個人狀況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,法國公民,已婚,有兩個孩子。19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09:01
瀏覽:17.2K
摘要:大衛(wèi)·維因蘭德(David Wineland),1944年2月24日出生,美國俄勒岡大學教授,是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(shù)局(NIST)物理實驗室與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的物理學家。他的工作主要在光學領(lǐng)域,特別是用激光來冷卻在保羅阱(Paul trap)的離子、用陷俘離子(trapped ion)的概念來實現(xiàn)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門。2012年,因為研究能夠量度和操控個體量子系統(tǒng)的突破性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3-25 09:00
瀏覽:26.6K
摘要:卡爾-威依邁(又譯為卡爾-威曼)1951年出生于美國俄勒岡州,1977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,為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物理教授。獎項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。成就三位科學家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理由是取得了在淡氣中實現(xiàn)堿性原子的博斯-愛因斯坦冷凝,揭示了一種新的物質(zhì)狀態(tài):博斯-愛因斯坦冷凝物。人們都知道激光與普通燈光不同,在激光中所有光粒都具有相同的能量與振蕩,因此如何控制其它光束達到同...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