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菜豬肉燉粉條
摘要:白菜豬肉燉粉條是一道東北地區(qū)漢族傳統(tǒng)菜,由豬肉、白菜、粉條、大蔥、姜、蒜、八角、花椒、小茴香等食材做成。白菜豬肉燉粉條口味咸鮮。所需食材豬五花肉,土豆粉條,大白菜,調料:大蔥,姜,蒜,八角,花椒,小茴香,醬油,白糖,鹽,紹酒制作方法1、五花肉洗凈用刀子刮凈肉皮,切大塊。2、大白菜洗凈切塊。3、土豆粉條提前用溫水泡軟。4、五花肉涼水下鍋,燒開,焯水祛除血末,撈出待用。5、鍋中做開水加入蔥姜蒜、八角、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菜豬肉燉粉條是一道東北地區(qū)漢族傳統(tǒng)菜,由豬肉、白菜、粉條、大蔥、姜、蒜、八角、花椒、小茴香等食材做成。白菜豬肉燉粉條口味咸鮮。所需食材豬五花肉,土豆粉條,大白菜,調料:大蔥,姜,蒜,八角,花椒,小茴香,醬油,白糖,鹽,紹酒制作方法1、五花肉洗凈用刀子刮凈肉皮,切大塊。2、大白菜洗凈切塊。3、土豆粉條提前用溫水泡軟。4、五花肉涼水下鍋,燒開,焯水祛除血末,撈出待用。5、鍋中做開水加入蔥姜蒜、八角、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美味東北鍋烙是一道美食,制作原料主要有面粉、白菜、香菇、粉絲、豬肉餡、蔥。原料主料面粉、白菜、香菇、粉絲、豬肉餡、蔥輔料胡椒粉、五香粉、油、水、鹽做法1.先和面,溫水2.把所有材料切碎,加入少量油,以上調料攪拌均勻。3.面醒好后,搟皮 ,開包……4.包餃子就不介紹啦~~5.平底鍋放少許油,餃子整齊碼入,中火,聽到鍋內有啪啪響聲,加入適量水,水干,關火悶五分鐘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五色大拉皮是一道由黃瓜、干豆腐、大白菜、胡蘿卜、拉皮等食材制成的菜肴。原料主料黃瓜、干豆腐、大白菜、胡蘿卜、拉皮、豬肉絲、蔥、姜輔料蒜、芝麻醬、海鮮醬油、糖、醋、香菜做法1.黃瓜,蘿卜打皮切絲,干豆腐,白菜,豬肉切絲,拉皮用水浸泡備用。2.把各種蔬菜絲擺盤。再起鍋入油,下蔥姜末,肉絲,生抽,蠔油炒好放在拉皮上。3.取一小碗將陳醋,糖,海鮮醬油,香油,蒜末,芥末油,芝麻醬調勻備用。4.上桌時將調好的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排骨燉豆角是以排骨、豆角為主要食材,蔥姜蒜、料酒、老抽、花椒、胡椒粉為輔料的家常菜,屬于東北菜系,口味咸鮮,營養(yǎng)價值豐富。所需材料原料:排骨、豆角、土豆調料:蔥姜蒜、料酒、老抽、花椒、胡椒粉制作方法東北菜制作方法1、蔥姜蒜,少許。豆角切段3cm,土豆切成長塊。2、鍋里下油燒熱,爆炒蔥姜蒜,出焦味。3、放入排骨翻炒,一直到肉稍緊縮,排骨兩端的骨頭露一些出來,再放一勺糖、一勺老抽(上色)、一勺料酒、花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排骨燉土豆是一道以土豆,豬排骨作為主要食材,以花椒,料酒,姜,香菜,蔥,鹽,味精作為調料制作而成的菜肴??谖断滔恪2似诽厣髁希贺i排骨500克,土豆500克;調料:花椒3克,料酒5克,姜10克,香菜5克,蔥10克,鹽10克,味精5克;做法1.排骨首先用清水浸泡去血水.2.高壓鍋里放糖,熬到糖冒煙的時候把排骨倒進去,來回翻炒至每塊排骨都沾上糖色,3.加入蔥絲和姜片炒出香味,然后倒醬油,最好用老抽,顏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黑剪嘴鷗:別名阿根廷黑剪嘴鷗,為鷗形目、剪嘴鷗科、剪嘴鷗屬鳥類,原產于北美洲,南美洲。北美洲北部種群11月向南遷徙越冬,而南美洲南部種群則為留鳥。野生于海灣、河口、瀉湖、泥灘、海灘、貝殼海岸,荒島和沿海沼澤地區(qū)。1758年命名,共3個亞種。當集群很大時,往往以少于50對的集群筑巢。雖沒有社會等級制度,但有很強的護巢意識。筑巢在沙石、鹽沼墊和疏浚廢棄物上,巢穴之間的距離通常為1m以上。它是世界唯一瞳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黑嘴端鳳頭燕鷗:別名神話之鳥,為鷗形目、鷗科、鳳頭燕鷗屬鳥類,原產于亞洲南部,中國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。繁殖于我國山東海岸,遷徙和越冬于廣東、福建、菲律賓、婆羅洲和馬來半島海岸。野生于海島沿岸的懸崖。1863年命名。羽色與黃嘴河燕鷗有些相似。2021年列為我國1級保護鳥類,2018年IUCN列為極危物種。自1863年被命名以來,到2000年,人類只有6次確切的觀察記錄。中型水鳥,世界最瀕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黑枕燕鷗,為鷗形目、鷗科、燕鷗屬鳥類,原產于太平洋西部沿岸,及附近島嶼。包括亞洲東部沿海、大洋洲、非洲馬達加斯加群島附近。我國東南沿海巖礁及島嶼、香港、臺灣、海南、南沙群島均有分布。野生于沙灘及珊瑚海灘,極少到泥灘,從不到內陸。1822年命名,共2個亞種。體型略小,羽毛較白的燕鷗。因眼前一條黑帶穿過眼到后枕相連而得名。與其他燕鷗最大區(qū)別在于,其尾圓而無叉。喜群棲,常與其他燕鷗混群。頻繁的在海面上空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河燕鷗:別名黃嘴河燕鷗、印度河燕鷗,為鷗形目、鷗科、燕鷗屬鳥類,原產于亞洲南部曾廣泛分布,包括中國(云南西部)、印度、孟加拉、柬埔寨、緬甸、巴基斯坦和泰國。野生江河附近,或沿岸的湖泊和沼澤,很少出現于河口。在沙質和巖石島嶼上繁殖,尤其是河流沿岸。1831年命名。形態(tài)似黑腹燕鷗,但體型大許多,且下體白色。2021年列為我國1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。中型水禽,與海鷗家族不同,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,且與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洪堡企鵝:別名秘魯企鵝、洪氏環(huán)企鵝、漢波德企鵝,為企鵝目、企鵝科、環(huán)企鵝屬鳥類,原產于南美洲智利、秘魯西海岸,繁殖于洪堡沿岸亞熱帶小島上。1834年命名。唯一曾在北半球發(fā)現的企鵝(2002年),但生物學家認為,該企鵝可能原來是智利或秘魯漁民的寵物,在該漁船在阿拉斯加捕魚時逃逸。中型企鵝,體型雖然不大,但游泳時速卻可達60km。晚間連續(xù)不斷地呼叫,叫聲喧鬧似驢。2020年IUCN列為易危。與其他大多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紅背鼠鳥,為鼠鳥目、鼠鳥科、鼠鳥屬鳥類,原產于非洲安哥拉、剛果。野生于荊棘灌叢或叢林中。非常喜歡群居,并相互合作。十分貪吃,食量大且消化慢,因此,常將腹部脹成鼓鼓的壺狀。為了穩(wěn)定沉重的身體,常將兩腿張成與肩同寬,“掛”在樹上。2000年前,數量曾經較多,但2004年后,數量急劇下降。2010年IUCN“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”將其列為瀕危物種。尾羽極長,足足是身長的2倍,且羽冠豐滿,觀賞性極強,非常漂亮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紅嘴巨鷗:別名澳洲紅嘴巨鷗,為鷗形目、鷗科、巨鷗屬鳥類,原產于南美洲除外的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廣泛分布。我國東南沿海也有廣泛分布。野生于海岸、河口、沿海沼澤,也進入內陸平原和荒漠中的淡水湖泊與河流。1770年命名,共2個亞種。飛行敏捷而有力,兩翅煽動緩慢而輕。當發(fā)現水中食物時,常嘴朝下的在上空盤旋,然后突然沖下,扎入水中和潛入水下捕食。中大型海鷗,巨鷗屬唯一物種。世界分布范圍最廣的鳥類之一,且能進入內陸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皇家企鵝:別名皇室企鵝、白頰黃眉企鵝,為企鵝目、企鵝科、冠企鵝屬鳥類,原產于大洋洲澳大利亞麥格理島。阿根廷、馬爾維納斯、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有游蕩。1876年命名。2018年IUCN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將其列為近危物種。較為活躍企鵝品種,有一定的遷徙特性。白天群體活動,但返回巢穴卻具有很強的領地性。通常會潛水6-32m捕食,最深可到226m。大多數企鵝野外的平均壽命為15-20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黃眼企鵝,為企鵝目、企鵝科、黃眼企鵝屬鳥類,原產于大洋洲新西蘭南部斯圖爾特島、奧塔哥半島、奧克蘭群島、坎貝爾島、南島沿岸特有物種。分布區(qū)域極為狹窄,不遷徙,全年都在此范圍內生活。筑巢于森林和灌叢之間的地帶。1841年命名。它常伸長脖子對天大叫,胸肌起伏,或面對面引吭高歌,乍看如吵架一般,其實它們是相親相愛的,也常常交頭接耳,卿卿我我。2018年IUCN列為瀕危。中型企鵝,是不生活在南極體型最大的企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剪嘴鷗:別名印度剪嘴鷗,為鷗形目、剪嘴鷗科、剪嘴鷗屬鳥類,原產于亞洲南部印度、孟加拉、緬甸、尼泊爾、巴基斯坦、越南。我國境內已區(qū)域性滅絕,偶有迷鳥。野生于大江、大河、湖泊、河口、海濱。1838年命名。叫聲粗大如咆哮,求偶時鳴聲輕柔。2017年IUCN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將其列為易危物種。大中型水鳥,野生區(qū)域以淡水為主。性喜群居,常在黃昏和夜間活動,飛行敏捷和快速。具有獨特捕魚技巧,...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