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翰·圖佐·威爾遜(加拿大地球物理學家、地質學家)
摘要:約翰·圖佐·威爾遜(John Tuzo Wilson, 當代著名地質學家,板塊構造理論的集大成者,1908年10月24日-1993年4月15日)是一位加拿大地球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,因對板塊構造論的貢獻而在全世界享有聲譽。威爾遜是加拿大勛章獲得者,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,英國王家協(xié)會會員,加拿大王家學會會員,愛丁堡王家學會會員。人物簡介板塊構造論認為,地球的堅硬外層(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一部分),即巖石圈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約翰·圖佐·威爾遜(John Tuzo Wilson, 當代著名地質學家,板塊構造理論的集大成者,1908年10月24日-1993年4月15日)是一位加拿大地球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,因對板塊構造論的貢獻而在全世界享有聲譽。威爾遜是加拿大勛章獲得者,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,英國王家協(xié)會會員,加拿大王家學會會員,愛丁堡王家學會會員。人物簡介板塊構造論認為,地球的堅硬外層(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一部分),即巖石圈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哈羅德·威爾遜(全名:詹姆士·哈羅德·威爾遜,James Harold Wilson,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,1916年3月11日—1995年5月24日),生于英國哈得茲菲爾,英國政治家,第67、69任英國首相。哈羅德·威爾遜于1937年畢業(yè)于牛津大學,1938—1945年任牛津大學大學學院研究員。1943—1944年任燃料與動力部統(tǒng)計主管。1945年在工黨大選中獲勝,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亞歷山大·威廉·威廉姆遜(英語:Alexander William Williamson;另譯:亞歷山大·威廉·威廉森;1824年5月1日-1904年5月6日)是一位英國化學家,他被認為是有機合成的先驅人物。有機化學工業(yè)中著名的“威廉姆遜合成”即以他的名字命名。他也是日本近代化先驅“長州五杰”的重要導師。生平1824年5月1日威廉姆遜出生于英國倫敦。1840年他按照父親的愿望進入海德堡大學學習醫(yī)學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詹姆斯·哈迪·威爾金森,是英國數(shù)學家和計算機學家,在數(shù)值分析領域具有杰出貢獻。數(shù)值分析是應用數(shù)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,特別在工程和物理學上具有顯著的應用。人物生平威爾金森1919年9月27日生于英國肯特郡的斯特洛特(Strood,Kent),大學在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接受教育,并以班級最好的成績畢業(yè)。二戰(zhàn)爆發(fā)后,1940年,他開始研究彈道學,并與1946年進入英國最著名的學術機構之一英國國家物理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莫里斯·休·弗雷德里克·威爾金斯(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) 1916年生于新西蘭。6歲隨父母回到英國受教育。畢業(yè)于劍橋大學,畢業(yè)后到伯明翰大學任蘭德爾教授的助手。后經(jīng)選拔參加了美國的“曼哈頓計劃”。從美國回英國后,在倫敦國王學院從事DNA的X射線的分析研究。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(yī)學獎。因病于2004年10月5日在醫(yī)院中去世,享年87歲。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(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莫里斯·文森特·威爾克斯爵士,F(xiàn)REng,F(xiàn)RS(Sir Maurice Vincent Wilkes,1913年6月26日-2010年11月29日?),英國計算機科學家。設計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存儲程序式電子計算機EDSAC,在“工程和軟件等計算機領域都有許多開創(chuàng)性成果”。第二屆(1967年)的圖靈獎授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、計算技術的先驅莫里斯·威爾克斯(Maurice Vincent Wilk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哈羅德·艾利洛·瓦慕斯(英語:Harold Elliot Varmus,1939年12月18日-),是一名美國科學家。1989年,他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成就?胚胎干細胞研究2009年3月9日,美國總統(tǒng)奧巴馬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,宣布解除對用聯(lián)邦政府資金支持胚胎干細胞研究的限制。從此解除了布什政府提出的限制聯(lián)邦基因用于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的禁令。此間媒體認為,此舉表明奧巴馬不僅兌現(xiàn)了競選時的承諾,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萊斯利·瓦利安特(英語:Leslie Gabriel Valiant,1949年3月28日-),英國/美國計算機科學家。2010年圖靈獎得主。生平1949年3月28日出生。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、倫敦帝國學院和華威大學接受教育。1974年獲得英國華威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。1982年,成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,任教于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。曾在卡內基梅隆大學、利茲大學、愛丁堡大學任教。榮譽198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亞歷山大·羅伯茲·托德Alexander Robertus Todd, Baron Todd(1907年10月2日-1997年1月10日),英國皇家學會會長、化學家、男爵。他被稱為近代核酸化學的前驅,主要成就是對核苷、核苷酸的研究,弄清了核苷酸的結構和組成,首先合成了人體內幾種重要核苷酸單體,也為核酸的雙螺旋結構的胡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,因而榮獲1957年諾貝爾化學獎。人物簡介托德于1907年出生在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約瑟夫·約翰·湯姆遜(Joseph John Thomson;1856年12月18日—1940年8月30日),英國物理學家,電子的發(fā)現(xiàn)者。約瑟夫·約翰·湯姆遜是第三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,以其對電子和同位素的實驗著稱。一幅他正在研究陰極射線管的肖像掛在實驗室的麥克斯韋講演廳里。1940年8月30日,湯姆遜逝世于劍橋。享年84歲。人物生平1856年12月18日生于英國曼徹斯特,父親是一個專印大學課本的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瑪格麗特·希爾達·撒切爾(Margaret Hilda Thatcher,1925年10月13日—2013年4月8日),英國右翼政治家,英國前首相,1979年-1990年在任,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,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。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“撒切爾主義”,在任首相期間,對英國的經(jīng)濟、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。在擔任首相前后高姿態(tài)地反對共產(chǎn)主義,而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艾倫·約翰·珀西瓦爾·泰勒在1906年3月25日生于紹斯波特(Southport)百特戴爾(Birkdale),在蘭開夏郡(Lancashire)渡過童年。泰勒是20世紀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。他在1961年發(fā)行的著作,《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起源》一書,仍引起不少爭論。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泰勒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,但父母都是左翼的忠實支持者,而泰勒也繼承了父母的政見。作為和平主義者,泰勒的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約翰·威廉·斯特拉特(John William Strutt),尊稱瑞利男爵三世(Third Baron Rayleigh)(1842—1919年),英國物理學家。1904年,因“研究氣體密度,并從中發(fā)現(xiàn)氬”,瑞利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。雷利勛爵(Lord Rayleigh)本名約翰·威廉·斯特拉特,后因繼承了他祖父和父親的爵位,所以他在三十二歲的時候,就根據(jù)英國的習慣,稱為雷利勛爵第三,科學界一般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出生在新教徒家庭,父親是愛爾蘭斯萊戈郡Skreen教區(qū)牧師Reverend Gabriel Stokes。先后于Skreen、都柏林、布里斯托爾就讀,1837年考入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。四年后以最高分畢業(yè),并獲得史密斯獎。生平1849年獲盧卡斯數(shù)學教授席位,1854年出任皇家學會秘書,1885–1890年期間出任會長。1889年被封為從男爵。1899年6月1日,他任盧卡斯教授50周年,劍橋大學舉行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亞當·斯密(Adam Smith),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(County Fife)的寇克卡迪(Kirkcaldy),英國經(jīng)濟學家、哲學家、作家,經(jīng)濟學的主要創(chuàng)立者。亞當·斯密強調自由市場、自由貿易以及勞動分工,被譽為“古典經(jīng)濟學之父”“現(xiàn)代經(jīng)濟學之父”。1723年他出生于蘇格蘭一個海關官員的家庭,14歲考入格拉斯哥大學,學習數(shù)學和哲學,并對經(jīng)濟學產(chǎn)生興趣。17歲時轉入牛津學院。畢業(yè)...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