驢打滾
摘要:驢打滾,是中國東北地區(qū)、老北京和天津衛(wèi)傳統(tǒng)小吃之一,成品黃、白、紅三色分明,煞是好看。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粉,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,因此而得名“驢打滾”?!绑H打滾”的原料有 [閱讀全文]
摘要:驢打滾,是中國東北地區(qū)、老北京和天津衛(wèi)傳統(tǒng)小吃之一,成品黃、白、紅三色分明,煞是好看。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粉,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,因此而得名“驢打滾”?!绑H打滾”的原料有 [閱讀全文]
摘要:北京夏令的應(yīng)時糕類小吃佳品。芝麻卷糕糯軟爽口,入口清涼發(fā)沙,香中帶甜,甜中透香。主料江米、紅小豆各2500克,白糖500克,芝麻200克,食堿適量。特色軟糯香甜,清涼爽口,是夏季應(yīng)時小吃。芝麻卷糕是北京 [閱讀全文]
摘要:豌豆黃,也稱為豌豆黃兒,是北京傳統(tǒng)小吃,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種應(yīng)時佳品。制作時通常將豌豆磨碎、去皮、洗凈、煮爛、糖炒、凝結(jié)、切塊而成。成品后,外觀呈淺黃色,細膩、入口即化,味道香甜,清涼爽口。清宮的豌豆黃, [閱讀全文]
摘要:炸荷包又叫炸布袋,是北京地區(qū)特色傳統(tǒng)名點,五十年代北京經(jīng)常有炸荷包的早點供應(yīng)。已很少供應(yīng)。炸荷包,雞蛋清無油膩感,油餅清香,是富有營養(yǎng)的早點品種。部分地區(qū)仍然將炸荷包作為早點,如天津、山東聊城、河北滄州 [閱讀全文]
摘要:玫瑰餅是一種糖餡、酥皮的特色傳統(tǒng)名點。其做法是,要用妙峰山的鮮玫瑰花,摘瓣、去蒂用清水洗凈后,通過腌制,與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,做成玫瑰餡兒,再用富強粉合成的面團,與發(fā)酵后的面團,分層折疊后做皮,將餡兒包 [閱讀全文]
摘要:藤蘿餅是是北京的特色傳統(tǒng)小吃,老北京四季糕點之一。過去每到春季,北京人都喜歡用花和面制作應(yīng)時食品,藤蘿餅就是其中之一。這種餅在所有老式餑餑鋪所制糕點中亦稱上選。酥皮層次豐富,口味香甜適口,酥松綿軟,具有 [閱讀全文]
摘要:糖螺螄轉(zhuǎn)是北京地區(qū)特色傳統(tǒng)小吃。北京人吃小吃講究個起名實在,螺螄轉(zhuǎn)就是其中之一,因形似螺螄而得名。老北京人把當(dāng)天售不完的螺螄轉(zhuǎn)用微火烤干水分再賣,稱之為"干焙兒",干香 耐嚼,滿口酥脆。方法:1.將 [閱讀全文]
摘要:糖火燒是是傳統(tǒng)小吃,因其制作時用缸作成爐子,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。北京人常吃的早點之一,已有300多年歷史,糖火燒香甜味厚,綿軟不粘,適合老年人食用。制作方法做法一要先將紅糖加面粉搓散烤熟 [閱讀全文]
摘要:墩餑餑是北京頗具特色的地方傳統(tǒng)名點。墩餑餑味道甜潤,質(zhì)地松軟且富有彈性,耐嚼有味。來源餑餑是北京人對面制點心等食品的一種叫法。有客人來家要擺餑餑招待,因此老北京糕點店也稱餑餑鋪。餑餑一詞明代楊慎的《升庵 [閱讀全文]
摘要:褡褳火燒(dā lián huǒ shāo)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(tǒng)名點,相傳,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(chuàng)制。制作時,用面片裝入餡,兩面折上,另兩面封口,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后,起鍋上桌,趁 [閱讀全文]
摘要:普洱茶香松茸卷是一道美食,由松茸500克,鵝肝醬20克,洋蔥80克,鮮蝦等主料和相關(guān)輔料制作而成。材料松茸500克,鵝肝醬20克,洋蔥80克,鮮蝦10只,威化紙10張,普洱茶1壺,紅酒、雞蛋、沙拉醬、魚 [閱讀全文]
摘要:普洱豬手,是一道豬手為主料制作的菜品。材料豬手,普洱,八角,茴香籽,冰糖,紅糖,豉油,蠔油,蒜頭,蒜苗,茶油,鹽。步驟1、普洱用90℃水沖泡2分鐘。2 、2分鐘后立即濾出茶葉。3、茶油燒熱冒小泡。4、加 [閱讀全文]
摘要:基本信息菜譜名稱:炸卷果所屬菜系:北京菜所屬類型:地方特色基本特點:皮黃餡紅,光彩奪目,外焦內(nèi)嫩,味美香醇。蘸著花椒鹽吃則別有風(fēng)味,獨具一格?;静牧显希荷剿?、小棗、核桃仁、瓜子仁、果脯、面粉、白糖、 [閱讀全文]
摘要:春卷,又稱春餅、春盤、薄餅。是中國民間節(jié)日的一種傳統(tǒng)食品,流行于中國各地,在江南等地尤盛。在中國南方,過春節(jié)不吃餃子,吃春卷和芝麻湯圓。并且在漳州一帶清明時節(jié)也吃春卷,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,常用于待客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開口笑,通常指一種主要由蜜棗制成的蜜餞或者是由植物種子、辣椒等制作的腌制品等。用料面粉500克,花生油1000克(實耗200克),蜜棗350克,雞蛋50克1個,白糖50克,飴糖150克,芝麻仁60克,小 [閱讀全文]